查看原文
其他

深圳后海中心区城市设计

王旭 城PLUS 2022-09-21


©伍晓专


 《深圳市南山后海中心区城市设计》系列规划伴随后海中心区走过十五年发展历程并延续至今。它以 “一张图”管理原则,整合设计、管理和建设运营多方力量,共同塑造融合滨海生态、公共休闲和集约高效发展的城市公共中心形象。


系列规划获得2019年度全国优秀城市规划设计部优一等奖,首届(2020年度)大湾区城市设计大奖实体落成项目入围奖。



01
缘 起
滨 海 公 共 活 力 中 心 愿 景



深圳市后海中心区持续至今的城市设计实施工作实践,脱胎于深圳湾公园以生态和公共活动连接和引导城市空间的整体构想,也是对未来滨海城市公共活动的前瞻探索。


2004年深湾海岸公园概念规划中的后海中心区雏形
©中规院深圳分院

后海中心区城市设计过程方案

©中规院深圳分院


1

“多元”发展愿景


坚守城市功能复合发展的远见。深圳湾滨海休闲带设计针对填海形成的深圳新海岸线提出了“连接”的构想,将滨海岸线、滨海节点地区和城市纵深地带联系起来,形成了深圳目前最重要的城市景观特征。作为其中重要的节点地区,后海片区面向公共海湾、背靠创新集群、南临深港口岸与跨海大桥、北望沙河廊道,这块土地承载着弥足珍贵的多元化城市功能愿景。

深圳湾公园与后海中心区

图源:梁浩 摄


2

“人本”的公共属性


关注多元使用者的根本诉求。后海中心区的设计没有设置宏大的目标,而是把预期功能与深圳多元人群的使用需求结合起来,塑造一系列超级公共产品:除了超前标准的城市开放空间、公共服务功能、城市公共街道,更在业主开发用地范围内预控供公众活动的场地、通道,形成地块红线内外连续的、多元化的公共活动场所。


>>左右滑动查看
城市设计对河道交叉处的高低水处理和滨水空间细节把控
图源:王旭 摄


3

“品质”的精细管理


秉承对公共品质的精细把控。从功能布局、公共空间、景观序列到街道界面、慢行设施,后海中心区城市设计提出严格的控制要求并伴随实施过程不断细化,设计团队直接参与对河道空间利用、景观防护栏杆、二层廊道转换节点、自行车专用道衔接等详细内容的设计协调。

>>左右滑动查看
城市设计方案预控城市中心与滨水公园的慢行廊道衔接
图源:王旭 摄


>>左右滑动查看
城市设计方案关于对景关系和整体形象的预控
图源:陈志洋 摄



02

传 承

长期伴随中的系统传承和动态演进



《南山后海中心区城市设计》系列规划至今历时十五载,先后经历“结构性设计-伴随式服务-评估与深化”三个阶段,项目团队从系统协同和到局部设计、全过程伴随实施,为深圳新公共中心的发展提供动态设计服务。


>>>左右滑动查看

后海中心区城市设计平面图与十五年间变化


1

结构性设计阶段

2005-2010年,确定系统结构奠定基础格局


结构性设计阶段确立了后海中心区长期发展的基本原则和重要系统,2005年即提出“小街密路”、“一二级贴线控制”、“一张蓝图管控”等国内先锋性设计控制原则,成为片区稳定的空间发展框架和长期的规划伴随服务基础。


代表工作为《南山后海中心区城市设计》,在系统布局和规划管理两个方面探索创新。设计基于海湾地区的独特条件,对功能布局、路网结构、开放空间、复合慢行廊道、高度景观序列等系统开展详细设计和控制引导;通过重点地区试点的形式,城市设计获得指导实施工作的“类法定”规划地位,由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深圳分院制定并动态维护详细蓝图深度的空间控制总图,以“一张蓝图”和规划技术协调开启了对后海中心区的伴随规划服务历程。


作为后海中心区设计管理依据的空间控制总图


2

伴随式服务阶段

2011-2015年,伴随建设工作解决现实问题


2011年深圳湾体育中心投入使用,后海中心区的用地出让节奏逐步加快,城市设计工作也全面进入伴随服务阶段,工作重心逐步聚焦于两大方向:优化系统结构和完善地块指引。


代表工作为《制定修建性详细规划》和大量的设计咨询服务。修详规划承袭城市设计稳定的系统基础、并深化二层廊道等重要系统的具体要求、补充具体地块设计指导内容,工作服务直指后海中心区土地开发建设管理的实施操作环节,特别是地块出让以及建设(建筑、景观、市政、地下空间等)设计条件。在这一时期技术协调成为常态化工作,各项建设工作的开展将相关管理部门与建设单位紧密联系起来,形成了由市规划局为平台的管理、规划、建设三方协调机制雏形,城市设计项目团队承担“类总师”的技术协调角色,贯穿整体设计与具体开发的全过程内容。


3

评估与深化阶段

2016-2020年,优化系统条件深化品质控制


随着后海中心区多年发展,建设工作已经进入“下半场”,片区的发展基础不再是一张白纸,多年协调工作也积累了大量的细节品质和场所品质的管控经验,亟待更多的“绣花功夫”。


代表工作为《实施评估与深化设计》和大量的年度服务工作,深化设计延续原有的空间结构,并审慎地将工作重心从用地控制为主转向公共活力的塑造为主,对重点规划公共系统和滨湖公共用地局部调整,引入街道功能引导和公共绿地复合开发指引等要求。同时,伴随规划服务逐渐从半自发的设计维护工作演变为稳定的年度服务协议,工作形式也逐渐拓展到竞赛服务、论坛宣讲等多元化形式。


首层界面活跃功能布局控制总图


后海中心区过去15年的设计工作在其完整生命周期中仅仅是序章,从公共活力中心目标的维度看,后海中心区规划设计未来仍然需要在坚持稳定架构传承基础上的自我演进,而规划服务工作也从单纯技术服务走向城市经营领域的探索。




03

设 计

后 海 中 心 区 的 系 统 设 计



公共生活连接:承袭深圳湾公园设计理念,后海中心区空间布局以内湖公园、三横一纵公共廊道、组团绿地形成的开放空间系统,将滨海生态系统逐级引入城市绿地景观,实现城市公共活动与滨海生态生活的衔接;范围内一半空间用于大规模城市体育设施和公园功能,并在各组团布局复合的公共服务功能,集约利用土地实现公共生活价值最大化目标。


基于“连接”理念的土地利用和开放空间格局


街道公共空间:强调公众生活回归街道空间,采用“小街、密路、贴线”方式保障街道的公共属性,并在开发用地红线内设置“绿地、广场、步道”等三种类型活动空间,实现公共用地与开发地块在步行网络和公共活动空间的无缝衔接。


小尺度街区和红线内外公共空间形成的街道公共空间


人行优先交通:为保障地面慢行优先,单元内采用单向交通循环组织减少人行冲突点、采用小转弯半径降低人行路口车速、专设自行车道划分慢行路权、取消建筑退红线强化沿街活跃功能。


单向交通组织和慢行路权划分


立体慢行系统:依托轨道站点和商业公共功能布局,公共二层廊道、公共地下空间共同构成了后海的复合慢行系统。作为街道慢行系统的补充,自2008年以定性方式指引逐步深化到2017年依据已建条件衔接控制,地下空间从人车兼顾走向人行为主,二层廊道组织从网络设布局走向干线优先和功能引导,规划管控与建设实施在博弈中动态演进。


>>左右滑动查看

2010、2013、2017版(从左至右)地下空间系统的演变


>>左右滑动查看

2010、2013、2017版(从左至右)公共二层连廊系统的演变

海湾景观风貌:后海中心区形成“地标(湾区地标、组团地标)—200米—150米—100米—50米”、由城向海逐级降低的高度管控序列。其中湾区地标为滨水特征建筑,其高度明显高于整体建筑高度、后经民航通道等要求协调控制在400米以下,统领整体湾区形象,组团地标为每个街坊内统领建筑,原则上明显低于湾区地标、但高于普通建筑最高的200米。


城市设计制定的高度序列


融合已批、已建用地的规划高度序列



04

创 变

多方合谋下的城市设计实施探索



1

统一技术媒介

一张图管理的类法定地位


制定空间控制总图,以详细蓝图方式将传统控规的开发控制指标和城市设计的详细指引内容统筹落实。空间控制总图管控的内容长期以来一脉相承、控制方式以延续的刚性设计控制和演进的弹性设计控制共同构成,承载公共活动的开放空间、塑造街道空间体验的街墙(贴线)等内容作为刚性管控元素。


空间控制总图涵盖各个尺度下的控制内容


2

稳定技术标准

伴随式设计的类总师服务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深圳分院提供伴随式规划服务。由深圳湾公园和后海城市设计系列规划团队提供持续多年的技术服务,以统一和稳定的技术标准为后海中心区提供设计、深化、校准等延续工作,同时为片区土地出让、详细系统设计、重点片区竞赛等提供服务。


3

动态协调机制

多团队协调的开放式参与


后海中心区因借特殊的发展条件,“偶然地”探索出了一套城市设计走向实施的动态协调机制,在规划管理部门搭建的协调平台基础上开展设计机构与建设运营单位的积极互动,使城市设计成为兼具刚性与弹性的建设管理依据,能够根据建设发展需求实时作出正向反馈。


更为重要的是,在稳定的地区设计架构和共同的品质发展目标之下,政府管理平台、规划设计机构与建设运营单位共同伴随后海中心区的发展,城市设计实施工作成为多元主体开放参与的舞台,避免了“分而治之”带来的诸多弊端。


后海中心区的动态协调机制


“城市是一本打开的书,从中可以看到它的抱负”。后海中心区的策划、设计、建设和运营,是一系列政府管理决策、规划设计服务和实施建设运营的创新和坚守共同形成的,《南山后海中心区城市设计》系列规划团队始终谨慎对待这一对于深圳多元人群至关宝贵的公共活力中心,希望通过持续的规划服务探索、协同多方力量伴随后海中心区成长,与深圳开放包容精神相契合。

……


|《南山后海中心区城市设计》系列规划   
获得2019年度优秀城市规划设计部优一等奖
首届(2020年度)大湾区城市设计大奖实体落成项目入围奖

| 项目设计团队  
项目主管领导:朱荣远、王泽坚
系列项目负责人:梁浩
城市设计及修详团队:梁浩(项目负责人)、张弛(项目协管)、李明、Arlenne Fertizana、陈晖、夏天、崔福麟、陈深达等
亮点工程及伴随团队:陈志洋(项目负责人)、于紫杨、肖彤、熊伟豪等
评估及深化设计团队:王旭(项目负责人)、王飞虎(项目协管)、袁艺、郑健钊、高健阳、欧阳兆龙、王青子、崔玥等
本项目的设计和实施过程同时得到深圳市自然资源局及其他市、区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在此表示诚挚的感谢。……

近期阅读:


理想设计:自然永恒,因情就景


律回春晖渐,万象始更新


以终为始:注册城市规划师前传




作者 | 王旭

中规院深圳分院规划设计三所


作者简介: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深圳分院规划设计三所规划师,国家注册城乡规划师、高级城市规划师。广泛涉猎城市设计、控制性详细规划、城乡总体规划等多元类型工作,长期参与面向实施的城市设计实践工作和相关研究,曾参与和负责后海中心区城市设计系列规划的实施服务工作和相关研究。参与或负责规划设计项目获得国优一等奖和多项省、市优奖项,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参编学术书籍两部。


 

感谢阅读 | 分享

联系我们

请在微信后留言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